br />\n
“正是!”
\n
公孙贺一愣:“匈奴人也能上楼观书院?我记得你当初可说过,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n
苏任道:“这个孩子为我大汉孤身前往匈奴,迫使匈奴两部在灭匈奴之战中不敢动弹,也一心向往大汉,臣觉得这样的人值得教化,这么些年下来效果不错。”
\n
刘彻点点头:“既然已入我大汉,那就是汉人!看得出他在学问上下了苦功,姑且如此吧!”又指了指不远处的霍光,接着道:“那是你的得意门生吧?那小子可不是个好东西。”
\n
苏任点点头:“是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去病托付于我,我便收为徒。”
\n
“哦,原来如此!”公孙贺道:“听说过,都在盛传此子有神童之名,既然能得你青睐,应该也是个不错的人才。”
\n
楼观书院的年尾大考一共要进行三天,除了每个学生必考的儒学、数学、农学这三门之外,还要考核本专业自己的内容。每个专业因为所学的不同,考试的方式也是各种各样。比如学习法家的学子要在老师指定的案例中,运用大汉律进行互相辩论,如同两名讼师一样争的面红耳赤互不相让。兵家的就更狠了,除了推演之外,有些过激的老师在诺大的操场上将学生分成两队,互相攻伐,一场下来鼻青脸肿都不稀奇。最有意思的便是诡辩学,他们的考试如同一场优雅的聚会,大家就好像笑面虎般游走在场间,需要的便是从对方口中套出老师教给每个人的一段话。公输家是最特别的一个学科,他们不用说话,也不用对打,整个房间里只能听见锛凿斧锯的响动,各色各样的模型就是他们最好的作品。还有绘画、音乐、辞赋、体育等等,每一门虽然都奇奇怪怪,但是能看的出来这些学生在自己的领域内都有不俗的造诣。
\n
考了三天,刘彻便三天没有回长安。整日里游走在各个考场,甚至于对于自己感兴趣的还会上场露两手。还别说,除了治理天下,刘彻的艺术细胞非常不错,一曲高山流水的确让人心动。这一次出行,刘彻有心里准备,甚至在几天前从刘据那里套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