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十七岁之间,知识储备要高于小学堂的毕业生,却低于中学堂的毕业生,他们主要是进入儒学院、兵学院学习,世家子弟多是从文从武,很少会选择其他方面。
除了前两者外,剩下的生源则来自云家军,一共三十九人,这些人年龄相对前两者要大一些,一般在十七岁至二十岁之间,他们基本上都是云家军中的军官,职位最低的也是副屯长,职位最高的已是掌管一镇数百人的镇守。
这些云家军的军官来到云华学府都是进入兵学院进修,进修最短时间为一年,若是有意外情况发生,会提前毕业返回军队,毕业后,这些军官在云家军内会有一定升值。
三大生源,总计四百六十一名学生,这就是云华学府的第一批学生,他们将进入云华学府的六大学院学习,学费全免,每个月还有云氏还给他们发一定的补贴费,一般是一个月三十银,入学的云家军军官没有这份补贴,他们的军官月俸照旧下发。
云华学府的建设被云华郡城中的人们看在眼中,不少滞留在云华郡城的文人书生都对这个云华学府议论纷纷,从一些流传出来的小道消息来看,有眼力的人都知道云华学府的重要性,只要给云氏足够的时间,云华学府中就能走出无数人才,为云氏服务,以弥补云氏和其他世家之间的底蕴差距。
甚至有人打听如何进入云华学府就读,却没有得到任何一个门路,云华学府不接受外人就读,甚至日后会变成只接受中学堂毕业生和云家军的军官入读,今年云华系各个家族适龄的族人也要进入中学堂读书。
云逸现在手中有三块地盘,总体来说,官员还是有较大的缺口,前期只能安排上主要的官员,小吏可以从当地招募,但是其他相对次要的官员就差了许多,即便日后有小学堂、中学堂乃至云华学府的学生弥补,那也需要不少时间。
学堂和学府都不会对外开放,其他人想要投靠云逸,只能托关系让云华系的官员进行举荐,这就比较麻烦了,为此云逸想到一个方法:在云华郡和泽州城分别建立一座招贤馆,为云氏招纳贤良,凡是认为自己有才华的人,都可以进入招贤馆,将自己的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