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罗天佑应了声,旋即跟着张兴汉大步朝太仓城内走去。
一路上,张兴汉想了无数个办法,在后世之所以修建海底隧道和江底隧道那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拥有大量的工程材料如钢铁,混凝土水泥为支撑。
虽然张兴汉只是挖掘地道,并非修建海底隧道和江底隧道,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技术,但是他也没有钢铁、混凝土和水泥等可用来加固地道的材料。
钢铁别说他了,就是蒋委员长现在也不敢说能拿出大量的钢材,此时中国的钢铁产量一直就不高,铁还可以勉强满足现有工业,优质钢材却只能够依靠进口了。
水泥也就是现在的洋灰虽然此时中国已经有了水泥厂,但是水泥产量极小,像太仓这样的江南小县城恐怕全城也没有一座水泥建筑物。
很快,一行人就回到了设在城内的中锐团团部,张兴汉先是掏出了香烟递给了罗天佑一根,又给自己点上了一根,深吸了两口,眉头紧蹙的陷入了沉思中。
回想起后世有在平原地区农村会挖掘一种地窖用来储存地里的红薯等耕作物,张兴汉脑中灵光一动。
那种地窖就不乏在土质松软的地方挖掘的,一般当地百姓都会采用结实的圆木作为支撑,虽然自己所挖掘的地道比起地窖要深得多,木桩所承受的重量也要大得多。
只要有足够够结实的圆木在地道中的密度足够大的话,就可以足够支撑的住来自地面的压力。
而且如果地道挖的深说不定能够挖到硬土层,这样一来,地道的坚固程度就能够大大的提高了。
因为张兴汉记得小时候在农村有人建房子,有些新建的房屋为了打地基都深挖地下四五木甚至更多,为的就是要挖到硬地。
打定了注意后,张兴汉当即抬头对同样也在冥思苦想的罗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