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分钟后,乔老合上笔记本,目光深邃:“小林,笔记记得很认真,形式很好。但刑侦的精髓,不在于记录了多少,而在于如何‘运用’和‘发现’。破案有常规思路,但真正的突破,往往在于发现那些看似寻常、甚至被忽略的‘特殊’线索。”
林涵宇凝神静听。
乔老随即翻到笔记中记录的一起盗窃案分析:现场窗台上有两枚新旧叠加的脚印,导致最初无法判断案发时间。
林涵宇却敏锐地注意到重叠脚印当中一处细微的摩擦痕迹,由此准确推断出嫌疑人的入室盗窃的作案方式,迅速锁定了目标。
林涵宇在笔记中将其归结为“个案的特殊性”和“偶然发现”。
乔老指着这段分析,语重心长:“如果你把每个案件的特殊细节都当作孤立的‘个案’处理,那你脑子里要装多少孤例?你这次遇到的是新旧脚印叠加,下次可能是重叠指纹、混合体液,或者其他更复杂的痕迹干扰。”
“单一痕迹的提取鉴定相对容易,但面对有意为之的‘痕迹污染’或‘叠加干扰’,如何快速识别出有价值的‘异常’,才是关键!这不仅能节省大量时间和鉴定资源,更是一种重要的侦查思维!”
林涵宇如醍醐灌顶!
他瞬间明白了乔老的意思:在纷繁复杂的犯罪现场,有价值的线索往往藏匿于那些“难以确认”或“看似矛盾”的细节之中。
尤其是在科技发达、犯罪分子反侦察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故布疑阵、混淆视听已是常态。
能一眼看穿迷雾,揪住那根不寻常的“线头”,才是真本事。
这一晚的倾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