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人舞,对光影和布景要求很高。陈浩作为道具师,受邀去现场评估如何在舞台上模拟类似仓库的特定光影效果。这,在逻辑上可以解释他的动机。”
宋文远顿了顿,继续补充关键排除点:“而且,从技术角度,陈浩的嫌疑在当时就被重点审视过,但被排除了。”
“第一,现场提取到的所有指向后门的鞋印痕迹,经比对,无一与陈浩的鞋型尺码相符。第二,时间线上:陈浩离开‘临江艺苑’的时间,与法医推断的案发时间非常接近。除非他一抵达仓库,就立刻、并且在有同行者封芷薇在场的情况下,对苏晚晴实施了犯罪,否则时间上根本来不及。这明显不符合常理。”
“更重要的是,”宋文远的声音里带上了一丝复杂情绪,“第一个抵达现场的片警老周同志,凭借多年经验,一开始就对陈浩的报案状态存疑——他表现出的慌乱有余,但缺乏面对凶案现场应有的那种深入骨髓的恐惧感。老周甚至因此对陈浩进行了非常规的、带有压力的盘问,试图找出破绽。这也直接导致了老周在临近退休时背了个处分,差点脱了警服!”
宋文远的解释掷地有声,清晰地传达出:当年并非疏忽了报案人,而是投入了大量精力去核查陈浩,最终却因缺乏直接证据和存在合理的不在场解释(时间、无痕迹、同行者),才不得不将其排除。
老周的遭遇,正是当年侦办此案时高压氛围下,警方在巨大挫败感中尝试突破却碰壁的苦涩缩影。
然而,没有证据,终究无法将任何人强行定罪。
事实,冰冷而残酷。
报案人是怎么发现有人躺在里面的,据陈浩自己交代,他是在听到惨叫声之后猜想的。
人在受到外界影响的情况下,做出这样的猜想也合情合理。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