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的修缮工程中水*融。
抬头望着悬挂着“高氏宗祠”字样的匾额,抚摸着黄色的门钉、红色的立柱……高致远已经是老泪纵横。高致行连忙上前搀扶住兄长,一旁的孙小华立刻掏出了手帕。紧跟着的是挽着母亲岳芳英的高建国,开心地打量着小院中的一草一木。再往后则是高立伟扶着始终在抱怨腰酸腿软的邓香莲。
祠堂大殿内供奉着高家祖先牌位。由高致远主祭,高致行副祭,两家人分列两行站好。岳芳英主动站到了门口的位置,眼眶湿润地望着高致远的后背。
高致远手持三炷香,开始叩拜祖先,众人跟着跪倒磕头。三次之后,高致远缓缓起身,开始诵念祭文:“上苍垂顾,祖宗阴德。我高氏子孙,英才辈出。明清两代,频出高官。青史有载,方志流传。子孙不忘高家祖训,崇尚孝悌,恪守法纪,忠孝节义,修德行善……”
念罢祭文,高建国站到殿前,拿起那本《高氏族谱》开始大声朗读起来:
“……光绪二十年,朝廷有命,吾举家迁往广州府新安县赴任。据《新安县志》记载及考证,新安县于明万历元年所设,县名取‘革故鼎新,去危为安’之意。吾所管辖范围内有一荒岛,岛上有一些渔民居住,盛产一种叫莞香的香木树。有商人将莞香用小船运往石排湾,再用大船转运至广州府,进而销往全国各地。石排湾长期作运输香木之用,长此以往,便被人称之为‘香港’。此名称逐渐延伸至整个小岛,香港由此而得名……”
望着众人一脸欣慰的模样,高建国又接着念道:“……《南京条约》割走了香港岛,《中英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但这只是开始,英国列强的野心远没有得到满足。光绪二十四年三月十九日,英国政府再次向清政府提出,租借更多土地,扩展九龙地界,于是有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就是后来的新界。新界租借与英国,为期限99年。自这时起,原来面积为3076平方公里的新安县,其中的1055.61平方公里,被英国强占,新安与香港从此划境分治……”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2页 / 共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