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我还记得在黎安县做县令的时候,周边的其他几个县也与黎安县一样遭了旱灾,那几位县令,想来也跟王大人一样有不得已的苦衷,不得已用救灾的粮食,去填饱了那些胥吏的肚子。
\n
“后来,唯有黎安县在我的治下安然无恙,其他的几个县全都激起了民变,那几位县令革职的革职,问斩的问斩。
\n
“我那时只是一介小小的知县,尚且知道如何管束手下,王大人能做到如此高位,反而不知了?反而离了那些贪官,无法做事了?
\n
“若是王大人自觉力有未逮,不如趁早告老还乡,由我来接替王大人的位子,你看如何?”
\n
楚歌说完,直接抬起头,傲然地看向王充的双眼。
\n
你说自己又这么多的苦衷,那你敢不敢让我上?
\n
我上我真行!
\n
此言一出,王充彻底没话说了。
\n
因为这番话,根本无从反驳!
\n
王充说来说去无非是强调一点,贪官多、清官少,他必须指着贪官办事,所以分润这么多的利益,是无奈之举。
\n
如果是一个毫无任何能力的读书人听到这种说法,很可能无从反驳,毕竟他也没有能力绕开这些贪官去赈灾。
\n
但杨彦不一样!
\n
杨彦之前就曾经做过黎安县的知县,手下的的胥吏们也不乏贪婪奸猾之辈,但杨彦却将他们治得服服帖帖,在其他几个县全都因为赈灾粮食不够而激起民变的时候,唯有黎安县安然无恙。
\n
杨彦也正是因为在黎安县的功绩,才有机会入朝为官。
\n
楚歌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对王充穷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