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在情理之中。
\n
因为这些话完全没有说服力,而更像是想要跑回齐朝的权宜之计。
\n
虽然描绘了很多美好的卖国图景,但对于完颜昌来说,不能确定是否会兑现的承诺,一文不值。
\n
所以,此时的关键其实不在于逃回去之后要如何做,而是要让完颜昌彻底相信,这位李浩回去之后除了主和之外,没有任何的其他路可走。
\n
重新考虑清楚之后,楚歌再次找到完颜盛。
\n
只不过这次他说的,完全就是另外一套说辞了。
\n
……
\n
“若能返回齐朝,我一定会尽我所能,促成两国和议。而且,此时除我之外,你也找不到能做这件事情的第二人选了。”楚歌并没有再像之前一样摆出一副卑躬屈膝的姿态,而是以一种自信的表情,看向完颜昌。
\n
似乎是在说,这并非我有求于你,而是你有求于我。
\n
果然,这种态度让完颜昌有些意外,随即问道:“先生打算如何促成两国和议?
\n
“又为何,除了先生之外,再也没有第二个人选?”
\n
楚歌早就已经在心中打好了腹稿,立刻回答道:“回到齐朝之后,我会首先设法,成为宰执。
\n
“此时的齐朝皇帝其实心中早有主和之意,他并无收复故土的远略,而只想偏安一隅。靖平之变以后,这位新皇登基,之后却一路向南一直逃到扬州,足以见得他并非什么雄才大略的人物。
\n
“登基之后,他短暂地任用了一段时间李伯溪,为他建起朝廷框架之后就一脚踢开,重用一直跟随在自己身边的庸臣为宰执,可见对他而言,主和比主战好,谄媚之臣比直臣好。
\n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