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平的计划顺利地走下去了。
\n
其实真走到这一步反而发现,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困难。
\n
古代的识字率,是很低的。
\n
士兵与基层军官基本上都是文盲,而军中又是一个讲究服从的地方。虽说有忠君爱国思想的禁锢,但想要破除,也并非毫无办法。
\n
真的肯留下来的这三万余士兵,本就是只认韩甫岳将军、不认这个朝廷和这个官家的。
\n
军中的成分复杂,有南渡过程中就一直跟随他的部队,有其他军队中来投奔的各部,有归附的义军,也有击溃伪军后改造完毕的俘虏。
\n
许多跟随他的嫡系,利益已经高度捆绑,此时回去绝对不会得到重用,反而有可能因为谋反罪被杀,这些人肯定是不愿意回去的。
\n
归附的义军本来对齐朝也没什么好印象,只是没有其他的选择而已。韩甫岳将军能打胜仗,这些义军才愿意起事以后归附。要是换个无能的将领?他们又何必冒着生命危险跑过来给人当孙子。
\n
至于击溃的伪军和沿途收拢的流民,就更是只认韩甫岳将军了。齐朝是什么东西?不熟。
\n
当然,原本的十万大军中,也有不少人会犹豫,在谋反和班师之间,还是会选择后者。
\n
毕竟许多人的家眷都还在后方,让他们抛妻弃子留下打仗,这不现实。万一坐实了谋反,后方的妻儿被自己牵连,许多人都于心不忍。
\n
但不管怎么说,这最后留下的三万多人,都是在韩甫岳将军和齐朝之间选边时,毫不犹豫地站在了韩甫岳将军的一方。
\n
这三万多人,实际上心更齐。
\n
但既然已经做好了可能会彻底与齐朝撕破脸的准备,那么之前那套忠君爱国的口号自然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4页 / 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