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罢,“上(高宗李治)欷歔感咽,涕泗交流,臣下悲泪,莫能仰视”。
\n
终于,一直被遮掩的谜团,在楚歌的面前展开了。
\n
他不由得恍然:“是……秦王破阵乐!”
\n
史料中对于当时具体演奏的什么曲子,已经没有记载。
\n
但从史料的种种细节,却可以大致推断。
\n
在宴请黄仙芝使者的过程中,奏响乐曲,而将士们纷纷落泪。
\n
既然史书中提到了奏响乐曲,那么这乐曲跟将士们落泪显然有直接的因果联系。而一般悠扬舒缓的宫廷音乐,又或者那种恬然自得的靡靡之音,显然不可能具有这样强大的感召力。
\n
而且,之后还提到“民间闻者无不悲泣”,如果仅仅是将士们落泪这件事情,恐怕不足以达成民间闻者悲泣的效果。
\n
一定是这首曲子本身,连带着将士们落泪的事实,才让民间闻者也纷纷悲泣!
\n
那么,这首曲子是军乐,又在民间有很大的影响力……
\n
答桉几乎是呼之欲出了。
\n
正是《秦王破阵乐》!
\n
按照史料记载,《破阵乐》,太宗所造也。太宗为秦王之时,征伐四方,人间歌谣《秦王破阵乐》之曲。……百二十人披甲持戟,甲以银饰之。发扬蹈厉,声韵康慨。享宴奏之,天子避位,坐宴者皆兴。……自《破阵舞》以下,皆雷大鼓,杂以龟兹之乐,声振百里,动荡山谷。
\n
也就是说,《秦王破阵乐》是康慨激昂的军乐,最具感召力。
\n
而高宗皇帝在朝堂上听《秦王破阵乐》之后,与诸臣“涕泗交流”,更是印证了这一点。
\n&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