氛,却让他的求生欲悄然占据上风,并未第一时间发言。
\n
众人沉默片刻之后,太子说话了。
\n
“回禀父皇,臣以为此计可行。
\n
“长安悬于突厥人的刀锋之上,每到初秋,突厥人都可以沿着泾河河谷南下,不论他们是走太原还是走豳州,都为祸甚重。
\n
“若是向南迁都,突厥人便不能再以长安为目标,我朝便可安枕无忧。”
\n
齐王也点头:“父皇,儿臣也认可此计。”
\n
裴寂沉默片刻:“陛下若是下了决断,便该早日实行,以免夜长梦多。”
\n
梁高祖很高兴:“嗯,很好,看来诸卿与我的想法一致。
\n
“既然如此。
\n
“宇文爱卿,你是中书侍郎,便由你替朕越过南山去考察樊、邓一带,若是有可居之地,便迁都过去。”
\n
所谓樊邓,便是古代樊国、邓国的遗址。也就是后世襄阳一带。
\n
这里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往西北走可以走武关进入关中,东方便是淮河,是整个江淮防线最为至关重要的地方,历来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n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这里确实是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绝佳壁垒。
\n
齐高宗在刚刚南渡时,李纲便将此地作为国都的理想地点之一,而后来齐朝之所以能抵御北蛮数十年,也是靠着襄阳与淮河防线。
\n
它唯一的问题在于……
\n
太靠南了。
\n
更何况,在梁朝时整个华夏的经济中心还没有南移,北方的经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