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一路要饭,饥一顿饱一顿的,也不知道过了多少天,来到了一座山脚下。那山不高,山上有座草房,草房旁边还开垦了一些菜地,眼下正是春天,那些蔬菜长得绿油油的。
文贤贵想都没想,端着破碗就往上走。经过这么些天的乞讨,他已经摸索出了经验。凡是这种独门独户的人家,基本上都是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的,到这种地方乞讨准儿没错。
走到半山腰,看见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坐在草屋前,吧嗒吧嗒地吸着旱烟。那屋后的菜地里,还有个老妇在那弯着腰干活。他走上前,可怜兮兮地问道:
“大爷,我饿得快走不动路了,您行行好,给点吃的吧。”
“你这小年轻,怎么就出来要饭了呢?”
大爷把手里的旱烟杆往旁边一磕,又把烟杆往腰间一插,就走了过来,脸上写满了惊讶。
“家乡闹饥荒,无法生活啊。”
可不能把自己逃跑的事说出来,文贤贵用着这几天常用的理由。这理由是大多数乞丐用的,用着准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