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但要考虑到一个现实问题,这是常平仓的存粮水平,常平仓是什么?那是国家粮仓,也就是说,这几年以来,国家为每四个人准备了一石粮食。
这些粮食不到灾年是用不上的,因为平时百姓家中都有自留的粮食,加上这些年随着兴修水利,大量的改进生产器械,导致生产效率提升,粮食生长环境改善,产量提升等等原因。
另外一个就是人口问题。
李渊时期,唐朝人口仅有不到千万,这是在籍人口,而大业年间,人口数可是直逼五千万的。
几十年的战乱,真的就会损失这么多人口吗?
那些人都选择了成为隐户,隐户的好处就是不用缴纳课赋。
但这个问题现在根本就不是问题,朝廷逐年的在减少课赋,加上大量的工作机会,虽说不再均田了,但之前的田地,也是按照村落人口数量来均匀划分的。
但是这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在籍,人在籍不在,哪怕你在这座村庄生活了一辈子,人人都知道你,那也只能抱歉了,没有你的地。
而外面不论干什么都需要户籍,这就导致大量隐户人员不得不主动报户。
现在大唐基本上没什么隐户了,但这组数据也直接饿的证明了,隋末乱世时期,大唐损失了至少六百万人。
李元吉点了点头,发放的福利只占据常平仓总储量的百分之三点多,这个完全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而且对于大唐来说,只要不遇见人祸,即便是天灾,也未必会有多可怕。
首先,这么多的储量是完全够用的,其次,机械化生产一旦推广出去,关中、中原等地或许只能提高生产效率,这是受制于地方大小的缘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