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半个世纪,耗费了几代人的心血,终于克服了这些世界性难题,修成了这条高原铁路。
于是,当边境烽火再次燃起的时候,虽然没有真的开打,但是这一次,退的就不是我们了,而是对手。
所以,铁路的意义就在这里,并不能单纯的以经济角度去考虑问题,特别是站在国家层面上。
所以,当桥梁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的时候,李元吉再一次的出手了。
这一次,他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设计思路。
好吧,其实那是一种难以令人置信的思路。
吊桥。
以大唐现在的技术水平,在水面中施工,难度太大,且打下去的桥墩质量也未必有保证,所以只能以加大桥墩的密度,加深桥墩的深度来保证桥梁的安全性。
但如此一来,阻水面积就会加大,桥梁自身的质量到底如何,这个就很难得到保证了。
遇到河面宽一些的,那是没办法了,但是那种几十米宽的河面,却也要平均每隔四五米就打一根桥墩,这个做法在李元吉看来还是比较奢侈的。
于是,就有了现在摆在众人面前的这座模型。
这座模型长五米,宽半米,可以看到下方有河流通过,实物对比的话,就会发现这其实就是咸阳东边的那个大桥选址所在的位置。
整个大桥一共有四根比较大的桥墩,模样比较奇怪的桥墩,中间的那一部分,则跟正常桥墩没什么区别。
河流从这里被分为两段,中间大约有一百米左右的小岛,河的两岸,分别是标注了高五十米的举行柱子,这一座柱子,最窄的地方也有两米半的长度,而这还是在最顶端那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