镶嵌的蓝宝石内有一道天然裂纹,裂纹走势如墨门“裂石阵“的引导线,折射出的冷光与她投向林薇的目光如出一辙——那目光扫过林薇腰间螺钿荷包时,眼尾肌肉不易察觉地抽搐了一下,眼线膏晕染的痕迹在眼角形成细小的蛛网纹,显示出强烈的探究欲。她鬓角渗出的汗珠落在耳坠上,汗珠中竟含着微量的矾粉,是市井中用来掩盖药味的伎俩,而矾粉颗粒表面还裹着一层极薄的蜡质,是墨门“掩味术“的粗糙模仿。“自打你病愈,还未曾好好礼佛,“她声音柔和,指尖却将手中的菩提子捻珠攥得发白,菩提子表面因常年摩挲而光滑如镜,却在她掌心发出“咯吱“的微响,其中一粒菩提子突然崩断丝线,滚落在石阶上——珠子表面映出林薇平静的眼底,以及她身后山门匾额上“观音庵“三字,匾额的木质纹理中渗出极淡的松脂,与墨门“固木胶“的气味相似,松脂凝固处形成的纹路,竟暗合墨门“五行阵“的生门走向,纹路深处还藏着极细的金属丝,是墨门“示警线“的残段。
大雄宝殿的鎏金铜铃在风中轻响,铃声混着殿内飘出的檀香,形成沉郁的香气。那铜铃挂在飞檐四角,铃身刻着《大悲咒》经文,唯有“观“字的三点水笔画因风雨侵蚀而格外深峻,水点的走势与墨门“水纹诀“的运笔轨迹完全一致,每笔起势处都有细微的回锋——那是墨门工匠特有的“藏锋“笔法,笔锋暗藏机关,在特定声波下会震落铃身积尘,露出隐藏的墨门符号。铜铃内部悬着的舌簧上刻着微型八卦,铃舌摆动时与铃壁碰撞,发出的声波在殿内形成特定频率的共振,震得梁间尘埃纷纷扬扬,其中一粒尘埃落在林薇发间,形状如微型的齿轮,尘埃表面竟涂着极薄的磷粉,在暗处会发出微光,是墨门“示警尘“的残留物,磷粉颗粒间还夹杂着细小的磁石屑,能与墨玉令产生微弱吸引。
林薇抬眸望向殿内高悬的观音像,金身佛像衣褶间积着薄如蝉翼的蛛网,蛛丝上凝结的露珠在晨光中折射出七彩光芒,形成微型的虹彩——那露珠并非自然凝结,而是墨门“聚光露“,能将光线折射成特定图案,露珠内部悬浮着极细的墨线,组成微型的“天工“二字。莲花座边缘刻着一圈细密的纹路,看似莲瓣装饰,实则是墨门“八阵图“的简化版,每道纹路的间距恰好是墨门“寸度“的标准单位,纹路深处积着香灰,灰粒呈不规则的多面体,是墨门“香灰阵“的原料,用指尖轻捻会感到细微的刺痛,显示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