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改陵制。越修越大,越修越豪华。等修完一共花了500多万两的银子。光绪的陵寝清政府实在是负担不起了。所以一拖再拖。】
【大家看这里的石牌坊, 其他皇陵中的牌坊都是石头的,可是光绪这里的就是木制的。而且大小上也没有办法和其他皇陵相比。光绪皇帝的皇陵中也没有石像生,前面就是隆恩门了, 好像是在修缮, 大家知道古代的这种木质建筑经不起常年的风吹雨打。就像紫禁城一样,每隔几年都需要修缮一番。】
【两侧的是东西朝房,我们刚刚在雍正的泰陵也是看到过的。东西朝房都是为了准备祭祀用的东西的地方。西面的朝房是准备面点, 点心之类的祭祀用品, 东面的则是准备奶茶, 瓜果之类的东西的。这皇帝真的是到了底下还要享福。可惜光绪皇帝死后是没有享受到过什么祭享的。】
【穿过隆恩门, 大家看到里面和泰陵的规制是一样的, 隆恩殿, 东西侧殿, 只是小了很多。而且这广场地面, 大家看看,按照规制,这地面应该是要铺设三层三合土的。但是这里很明显只铺了一层。看现在地砖都是破破烂烂的。就是个豆腐渣工程。再看这隆恩殿,汉白玉的围栏,只有前面有,两侧和后面都是没有的,很明显这就是偷工减料。】
【这也不让人奇怪,大清亡了之后,这光绪的崇陵还没有修缮完毕呢。民国政府愿意拨款继续修已经是很给面子了。想要尽心尽力那是完全做梦。】
大概是气习惯了,胤禛看着天幕上简陋的帝皇陵寝也是没有什么气愤的了,倒是后世之人说得‘民国’引起了他的注意。
难道这民国就是大清之后的朝代,‘明’是前朝复辟了吗。
这样想的人有不少,一些反清复明的组织更是欢欣鼓舞,他们的事业在百年后成功了。不知道是怎么实现的,能不能问一问这天幕上的后世之人。这应该是他们大明的子民吧。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