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个名额就行。”
黄文儒失笑着摆摆手:“不是这个问题,如果真得能谈成,用工名额不是问题,我作主了。”
刘清明大喜过望,连连表示感谢:“太谢谢了,您可帮我大忙了。”
“具体说说吧,要怎么谈?”
刘清明把自己的思路和盘托出,他记得华夏在入世后,开始布局IT相关产业。
其中引进日韩技术,付出了很大代价。
也走了一些弯路。
华夏一直在相对落后的技术上进行自主研发,一代又一代科研工作者前赴后继。
逐渐实现了弯道超车,填补一项又一项空白。
刘清明并不指望呆资企业能提供多先进的技术,但有这么一个成功的模板在这里。
其他地区引进同样的技术时,至少可以与外资进行讨价还价,而不是任意让人拿捏。
他目前的级别,也只能做到这个地步。
好在,仅仅是这一步,也足够让黄文儒动心了。
真正的高新工业园,投资额十亿计。
这是可以让他付出很大代价的政绩!
一千个用工名额算什么?
增加一点税收优惠又算什么?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