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讲人,是云州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的杨光汉教授。
这位老教授,带着他的团队,已经在云岭乡待了大半年。
他们亲自开辟实验田,反复试验,最终才确定了最适合云岭乡土壤和气候的种子,以及一整套科学的种植方案。
礼堂里,坐得满满当当。
上千名来自各个村的农户代表,挤在一起。
东山村的民兵们,就坐在最前面。
他们放下了枪,现在要拿起锄头,在另一片战场上开疆拓土。
那些以前被认为是废地的山地坡田、沙壤土地,现在全都要变成宝贝。
刘清明看着台下那一双双眼睛,里面全是渴望。
那是对富裕的渴望,是对摆脱贫困的渴望。
杨教授站在台上,用带着口音的普通话,讲得深入浅出。
“……我们云岭乡的土质,偏沙性,透水性好,这对于很多作物来说不是好事,但对于板蓝根这种根茎类药材,却是得天独厚的优势……”
“……明年开春,大家领到种子后,第一步就是深耕。土地要翻到三十公分以上,这样才能保证根系的生长空间……”
台下的村民们,听得格外认真。
很多人都带着本子和笔,把杨教授说的每一个要点都记下来。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