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早稻已经结束了,现在是第二季水稻,秧苗早已插好,长得郁郁葱葱。
这时,郭宋看见几个农民推着一辆大车在稻田里撒着什么,他有点好奇,翻身下马走上去查看,手推车是一个木盆,里面都是密集的鱼苗。
原来是利用稻田养鱼,郭宋不由竖起大拇指,这是最高明的生态养殖,鱼苗能吃掉害虫和杂草,排泄的粪便又是优良的磷肥,促进水稻产量,最后农民还有卖鱼收入。
“这些都是什么鱼?”郭宋笑问道。
几个农民见河畔上有大群官员和士兵,显然是陪同这位询问者,他们不知眼前这位是什么高官,着实有点拘谨,一名老者胆怯地小声道:“都有,鲤鱼、鲫鱼、草鱼、鲢鱼,还有青鱼。”
“是不是收获时有那种很大的浑子鱼?”
浑子鱼就是草鱼,最后体型很大,一条都要十几斤,老农摇摇头道:“不能养那么大,太大会连水稻一起吃,养到一两斤就行了,我们现在放养,收水稻时,大小正好。”
原来如此,郭宋原本还想和他们多聊几句,但又看出他们心中害怕,便不再为难他们,走回官道,上马继续巡视。
“这种水稻还适应泉州吧!”郭宋笑着问道。
【看书领红包】关注公..众号,看书抽最高888现金红包!
蔡雍点点头,“回禀殿下,这种水稻确实不挑地方,我们播种的当年就获得了两季丰收,长势非常好。”
“亩产量多少?”郭宋又问道,这也是他最关心的事情。
“亩产很高,精心耕种的话,差不多有一千斤!”
郭宋大喜,那一亩地的年产量达两千斤,江淮和中原地区种冬小麦和水稻,加起来一年的粮食产量也不过一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