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往往禁不住念叨,方老伯爷才转过这个念头没两天,一封来自南边的弹章摆上了皇帝的案头。
弹章出自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于星诚之手,他现在江南一带巡察,临近尾声之际,发现了隆昌侯兼镇守淮安总兵官与河南潞藩之间似存联系,风闻上奏,弹劾隆昌侯有交接藩王之嫌。
这位于星诚于宪台,正是徐家长子徐尚宣的岳父大人。
60、第60章
朝臣交结藩王这个罪名,
可大可小,
放在从前是大的,
根正苗红的天子坐庙堂,不忠天子而与藩王眉来眼去,用不着有别的谋反起事之类的大罪名,
只这一条,就够言官们闻风而动,
做出无数文章了。
但在如今算小的,因为东宫年复一年地空悬,
眼看着还将继续空下去,
与藩王有勾连的岂止隆昌侯一人——假设于星诚所参是实,
不干净的人多了去了,
法不责众,
再大的罪名,人人都在干,心里也就不觉得有什么了。
这个人心上自然而然的转换,
是由当前特殊的时势造就,
连皇帝都无法控制。
于是,于星诚的弹章抵达以后,附和着参隆昌侯一两本的有,不多,
认真扒拉一下,这不多的几个之前还基本是站蜀王那边的,嘴上嚷着一片公心为朝廷,
到底是不是打击政敌天知道。
总的来说,没掀起来什么大浪花,皇帝也没对此做出什么激烈反应,沉默了两天以后,下诏让隆昌侯和潞王各自写个折辩过来。
于星诚的弹章里没有揪住实证,那么隆昌侯和潞王不可能承认,飞一般写了奏章来,都把自家撇成朵清水莲花,潞王还跟皇帝尬叙了一番兄弟情,哭出两缸眼泪。
皇帝信不信不好说,御笔朱批的是句“知道了”,然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