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秦少游赦免了韦家的都督,甚至愿意招降纳叛,可是这并不代表,欢迎你继续作死。
\n
本质上,战争的双方,依靠的未必就是兵力的多寡,靠的也未必是谁的钱粮更多,某种程度,大家比的乃是信心,信心比黄金更加珍贵啊。当洛阳这儿信心十足,就更多人愿意为秦少游效力,因为谁都知道,为秦少游效力就可能得到极大的回报,今日为魏王殿下流血,这辈子就可衣食无忧。
\n
同样的道理,关中那儿失去了信心,即便现在函谷关里的韦家军马比之城外的叛军要多,可是依然许多人,开始要为自己留一条后路了,譬如一些愤愤不平的高呼剿灭秦贼的人,现在突然就没有了声响,一些还想靠着韦家得到荣华富贵的人,此时也不禁要掂量掂量,毕竟这场富贵风险实在太大太大,谁能保证,今日得来的是富贵,明日得来的却是家破人亡?
\n
即便是那些函谷关墙上的诸多将士,只怕也好不到哪儿去,他们肯卖命,一方面是某种惯性使然,毕竟他们当的是兵,吃的是饷,自然应当卖命。而另一层心思,只怕也就是杀敌立功了,只是当这叛军弹压不住,甚至杀入关中只是时间问题的时候,那么所谓的杀敌立功又还有什么意义?
\n
禁军的特点和其他军马不同,比如从前的府兵,府兵往往是本地征召,因而一旦战场在本地,大家还晓得要保卫自己的乡人,毕竟自己家人和族人就在自己身后,临阵脱逃,就等于是将自己的妻儿弃之不顾。
\n
可是禁军却是从天下各处的兵马抽调,固然都很精锐,只不过,他们在函谷关,保卫的却是别人的家乡,这意义可就全然不同了。
\n
函谷关内已是军心浮动,甚至开始出现了不少的逃兵,而一时之间,许多武官竟也无计可施,因为大家都是人,那些士卒的感受,他们又岂会不能感同身受,短短一些日子,据说十几万的韦家军就被杀了个片甲不留,就连那些韦家的都督们为了苟活,居然也已倒戈,自己难道要平白无故的留在这里送死吗?
\n
更不必说,现在天下都督俱都已经扯起反韦的大旗,除了这关中,朝廷已经约束不到任何地方,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