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然后晾干捆成捆,然后上交学校,抵勤工俭学费。
听到这里您明白了吧?这勤工俭学费是要上交学校的,是给学校勤工俭学的!如果你所交的秧子筋儿买的钱不够学校规定的勤工俭学费,那没办法,回家找父母拿钱吧。
什么?你家没钱?没钱你还上啥学啊?回家待着去吧!这个时候可还没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呢,别说让你回家待着去,就是直接开除你,那也是人家老师一句话的事!
你还别不服气,这个时候的老师虽然可能工资没多少,但是社会地位绝对是高大上的没边了!至少在普通老百姓眼里是如此。
对了,那个时候晒干的秧子筋儿大概是五分钱一斤,至于上面卖多少钱,那就不会是咱们普通**能知道的了。只是听说这些东西全都用来出口到日韩了,那价钱绝对不止五分钱吧?
一斤新鲜的秧子筋大概能一两多干的,也是说十斤新鲜秧子筋儿差不多值五分钱。这时候的人可都是实在人,要是搁现在,那里面要是不给你掺进去几斤水,几斤石头灰土什么的,想都不要想。
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勤工俭学费大概要十多块钱,相当于一年多的学费加书本费。相当于二十斤干的秧子筋,二百斤新鲜的秧子筋儿。
一群七八岁的孩子,背着一个破袋子顶着头顶的大太阳,汗珠子摔八瓣的弯着腰在地里摘秧子筋儿,如果这幅场景出现的在2010以后,恐怕都够央视新闻联播弄出来一个专题,大说特说了。
可是在八九十年代里,这就是常态。八零后和九零后前期的农村孩子,除了家里条件特别好,父母有特别宠爱的,谁没这么干过啊?
还不是为了那后来越长越高的勤工俭学费吗?
与之相对的是农产品的价格,两三块一斤的肉,几毛钱钱一斤的面粉,白薯更是几分钱一斤,行情不好的时候,一分钱一斤都没人要。
当然,大部分农民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