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成吧?我今天跟耀增说了一下,听他说现在东山省那边就在搞这个大棚。据他从报纸上开到的消息说人家八十年代就靠这个发大财了。据说一个大棚一个冬天下来的纯收入就有一万多!”
说道一万多的时候,王海的语气明显激动了不少,声音都有些不可抑制的颤抖起来。
这可是一万多块啊!
村里万元户也是有的,但是那也仅仅是大家怀疑的,当事人是不会承认的。虽然运动已经结束了十多年了,但是从那个疯狂的年代走过来的人很显然都明白什么叫低调做人。
整个村子一百多户,六百多口子,除了赶大车的老把式陈树红,再没有任何人可能是万元户了。
哪怕是自家的老九,这个全村唯一拥有一辆拖拉机机动车的人家,也不可能是万元户。因为他家里那辆破拖拉机那是包产到户的时候花了几百块买下的n手货,到如今用了已经有小二十年车龄了,根本值不了几个钱。
“真的?耀增真的这么说?”田秀华激动地停下手里的活计,扭身看着丈夫。很快,没等丈夫回答,她自己就先开始给自己脑补了。
“肯定不会错了,耀增可是学校的校长,他说的一定没错!”
王海没有再说什么,实际上他也是这么认为的。两个都只是小学还没毕业的老农民对于一个小学校长的话,那是深信不疑的。
“哎呀,要是咱们也能赚一万块钱就好了!还了欠债,还能剩下好几千!两孩子去年就没买新衣服,王勇都三年没穿过新衣服了。你也该添一件好衣服了,到时候过年穿,省的让家里那些叔伯哥们儿家里都笑话咱!”
“有了钱,以后你就再也不用挎着篮子去卖菜了!”
王海说这话的时候,低着头不敢看妻子。因为给母亲治病落下了巨额外债,妻子每年春天夏天,都会挎着篮子,走村串户的去卖院子里的菜,就为了能多攒几块钱,好早日把欠债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