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也没收获,这样的结果自然是不讨人喜欢的。
与之相反的右
派虽然也没有什么出彩的表现,但是他们那种尊重每一个战士,以及切实的要求改良战术战法的呼声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很简单的道理,一边只会让你傻乎乎的送死,而另一边却说完全不用这么去送死,你会投哪边一票?
反正在中基层官兵心中,右
派更有市场,绝大部分基层军官和士兵是欢迎右
派的理念。之所以李晓峰这边还没有确立压倒性的优势,关键原因就在中高级军官这一头,这些军官中的很大一部分都是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成长起来的,他们已经接受了红军的传统战术,认为这就是圣经不容亵渎,一大波中高级军官抱团的威力,也是不可小视的。
李晓峰想要获得胜利,恐怕只能将这一批人清扫干净,否则红军很难做到意见统一。当然,这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想要一蹴而就既不可能也不现实,李晓峰只能一步一个脚印慢慢的向前走。
比如眼下的第一回合交锋,其核心问题就是要不要进行明斯克反击作战,左
派是一致说好,右
派是强烈反对。这场争吵直接将方面军、大军
区和军
委一级的高级将领全部卷了进去,会议一个接着一个,争吵更是从来没有停止,反正是天昏地暗日月无光。
直到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坦克集群突然出现在莫济里,轻而易举的肃清了罗科索夫斯基留在那里的守备力量,然后顺势北上渡河配合古德里安夹击第六集团军,经过两天的鏖战,彻底地将罗科索夫斯基击退。
当这一情报摆在军
委和政
治局的案头时,关于要不要开展明斯克反击的争论才暂时终结。
用托洛茨基的说法:“现在,敌人又一次突破了我军薄弱的防线,一旦敌人渡过第聂伯河,那将引起连锁反应。我们要做的是阻击敌军,将敌人拦在第聂伯河西岸,防止他们进犯俄罗斯一步!”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