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不少,但是这不是苏联逃避责任的理由。一个政权如果连自己的捍卫者都能随便放弃,还谈什么国家凝聚力?
更何况,李晓峰和特里安达菲洛夫以及乌博列维奇一番推演之后,认为在明斯克进行反击,并不是个好主意。要想说清楚这一点,就得搞清楚图哈切夫斯基为什么要选择明斯克作为反击的地点。
图哈切夫斯基认为明斯克是红军战线上的最西点,也是直取波兰和德国的最近点。从这里达成突破,将直捣黄龙,将粉碎德军的战线。
这种判断正确吗?有一定道理,但是也有问题。首先是明斯克周边的德军还是很强大的,德军的第三坦克集群以及中
央集团军群的主力云集与此,想要正面硬撼这些敌人,难度颇大。
比如乌博列维奇就一针见血的指出:“米哈伊尔同志还是太急功近利了,诚然击败了敌中
央集团军群是可以一举扭转战局,但是这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打法,简直是愚蠢之极。如果我是他,断然不会将选择明斯克作为突破口,而是应该在戈梅利方向或者基辅方向进行反击。这两个方向的敌人刚刚遭受重创,实力和士气都很低,打击他们更容易得手。”
乌博列维奇分析得一点儿都没错,图哈切夫斯基确实是太急功近利了,他总想要快速翻盘,总想马上扭转战局。所以老是想对敌人的主力下狠手,要毕其功于一役,但这现实吗?
客观上说,德军依然战局上风,红军的战斗力确实还跟对手有一定的差距。在这种时候,不应该去赌博,而是应该一边小心谨慎地同敌人周旋,另一边积极的恢复实力。等通过一系列的持久战消耗掉敌人的锐气之后,然后再进行反击。
按照特里安达菲洛夫和乌博列维奇的判断,在1942年上半年红军最好还是立足于防御,通过积极稳固的防御稳定战线和消耗敌人,进入下半年之后,再伺机反攻。
遗憾的是,图哈切夫斯基根本就不管这么多,老是在念经一般唠叨着几句废话:“反击!反击!反击!”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