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方案二稍微复杂一点,就是将双联装
939
l63式
37
炮装上去,这个方案似乎还不错,但是总
装备部很快就发现,这极大的浪费了-lt底盘。用这个昂贵的底盘搭配双37太过于奢侈。
所以很快新的方案又下达给了科京,命令他用t-26和bt系列坦克的底盘继续进行研发,而这也就发展成为zsu-37自行高炮。不过该炮产量并不是很大,原因是t-26和bt系列的底盘不理想,性能有限。
而最后发展成为zsu-57的则是方案三,在-lt的底盘上装一门双联装57毫米高射炮让红军相当的满意,甚至在某些特殊的场合,该炮还承担了一些紧急反坦克任务和火力扫荡任务,也算是一炮多能。
而到了战争后期,红军在zsu-57的基础上又发展出了zsu-57-2野战防空系统。是的,有经验的同志一眼就能看出两者的区别,zsu-57说白了就是一门自行高射炮,相当多时候,zsu-57的作战方式就是单打独斗,实话实说作战效能有限。
而zsu-57则完全不同,不仅仅是高射炮,配套的指挥车、弹药补给车、雷达车以及后勤维修车统统都实现了履带化,这是一套完整的系统,作战效能是大大提高了。尤其是随着苏联电子工业的进步,57毫米级别的高射炮也能配备无线电近炸引信,这对于一树之高的直升机来说威胁极大。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回到战场本身,当红军的武装直升机投入战斗之后,德军的进攻阻力是空前的大。在5月4日,也就是希特勒规定日期的前一天,哪怕古德里安一口气投入了四百辆坦克,也未能撼动红军的防线。而转过天来,当第37集团军的先头部队抵达库尔斯克之后,德军就算再次投入更多的兵力,也无法前进半步了。
“敌人比我们预料中要坚强得多,”古德里安在同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官博克元帅的会面中说:“我军进攻一再受挫,继续进攻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我认为,暂时应该转入防御,最好是做好撤退的准备。”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