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大规模的征召预备役和动员民众,截止到1942年5月,红军陆军的规模已经从战前的三百多万变成了七百多万!可以说翻了一番。
而现在之所以红军在战场上还显得兵力紧张,主要的问题不是缺少兵源,而是武器生产有些跟不上。加上战斗中损失的那七八十万陆军,红军一共要生产五百万人的装备才够用。哪怕是将战前的库存(请注意,这里面只有部分火炮和轻武器能用,战机、坦克是肯定不能用的)掏空,红军的装备缺口也在三百万左右。
而且这些新兵需要训练还要等军官吧?这些都是需要时间的。这么说吧,仅仅从规模上说,红军已经超过了德军一大截,但是因为前期的损失以及应用了大量的新武器,这才造成红军兵力吃紧的假象。
可是,这些不是不可以改变的,对红军来说,只要给他们充足的时间,随着新装备大量的生产和装备,改变敌我力量对比就跟玩儿一样。
哪怕是按照最保守的估计,在1942年下半年,红军不管是规模还是质量都要超越德军,而这也是李晓峰为什么一直坚持在1942年下半年进行反击的重要原因。
再看看德国人那边,从一开始德国人对这场世界大战的准备工作就是不充分的。按照战前德军总参谋部和元首本人的估计,到1942年德军其实才具备发动战争的能力。
问题是,众所周知,德国人在1939年就豁出去了,然后一系列辉煌的胜利让德国人产生了极大的错觉,以为闪电战是无敌的,以为自己的对手不过如此。这也就造成另一个极大的恶果,那就是德国很晚才进行全面的战争动员。
这么说吧,德国人在1943年才意识到这场世界大战不简单,这才开始全面动员,而在此之前德国的物资和工业能力相当大的一部分都被民用需求消耗掉了。
如果元首能早点醒悟,能早点进行全面的动员,不说可以力挽狂澜打赢这场战争,至少能给苏联造成更大的损失,说不定还能坚持得更久一些。
当然,这里不是给元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