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了换装工作(大部分装备的都是一战之后的库存武器,比如莫辛纳干比如马克沁机枪,至于坦克,对不起,真心是连t-26都没有多少,偌大一个集团军全都是步兵师,唯一的坦克部队还是装备t-26的坦克旅,真心惨不忍睹。)。
而且最关键的是这个集团军还在莫斯科和图拉一线,离库尔斯克太远。除开第39集团军,第41和第42集团军跟第40集团军情况差不多,都只有少部分部队被武装了起来,其余的都处于人等装备的过程中,似乎也是没戏。
好一点的是这两个集团军在奥廖尔和布良斯克一线,离库尔斯克还比较近,至少是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赶到战场。
除开中央方面军之外,红军的战略预备队还有西方面军和北方面军,这两个方面军各辖有四个新组建的集团军,唯一比较遗憾的是,西方面军主力在斯摩棱斯克和维捷布斯克一线,而北方面军主力在里加和普斯科夫一线。而且这些部队大部分也处于整训状态,人员还缺乏战术合成训练,装备也不齐全。
再然后就是掌握在军
委手中的战略预备队了,这也差不多是三个集团军的兵力,部队也基本完成了训练,武器也还充沛,问题是离莫斯科太远。比如第50集团军,这其实是由从远东抽调的部队组成的,大部分人员和装备还在贝加尔湖一线,正在通过铁路往莫斯科走,最快也要半个月的时间才能抵达莫斯科。
比如第51集团军和第52集团军,这两支部队是从中亚军区抽调组成的,一部分还在格鲁吉亚,另一部分在哈萨克斯坦,也是名副其实的远水。
此时的军
委是感受到了幸福的烦恼,下面的将军们太能打了也不是好事。你看看,乌博列维奇、科涅夫和华西列夫斯基一堆猛人凑一块,分分钟就让德国人吃瘪了。
最后老托实在没办法了,也只能拆东墙补西墙了,他命令从第40、41、42三个集团军种分别抽调一个军的兵力划拨给乌博列维奇,然后命令图拉附近的第39集团军加速南下,甚至命令驻扎在卡卢加的空降兵以及部分nkvd内务部队立刻登机飞往库尔斯克当精锐步兵使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