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按照上级的要求,我们被命令去执行后卫任务,其实就是殿后。说实话我们不喜欢这样的任务,谁都知道后面有大约一千辆坦克在追赶我们,而且大多数是先进的t-34和t-35,而我们手里有什么?老掉牙的三号坦克和37毫米反坦克炮能管什么用?”
“尤其让我们无法接受的是,凭什么让我们去接替党卫队?ss第二帝国师人员和装备都比我们整齐,这种艰巨的任务理应交给他们?难道党卫队就比国防军高贵?难道我们国防军就是炮灰吗?”
造成国防军如此不满的重要原因就是,之前的几次殿后阻击都是由国防军承担的,ss第二装甲师一直齐装满员的在撤退,现在第三次阻击任务怎么都该轮到他们了吧?
问题是,保卢斯不这么看,他认为ss第二装甲师实力保存得最为完好,自然的战斗力也就最高,把最强的战斗力用在刀刃上,让ss第二装甲师去突破,去尽快打通逃跑的通路不是更好吗?
这似乎是有道理的,但当时的情况下,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接受这种更有道理的做法。在极端情况下,人是会疯狂的,任何一点点不如意都会让他们爆发。而显然,德国人已经达到了极限,离爆发只有一线之隔。
糟糕的情况不仅仅只出现在包围圈之内,在包围圈外,曼施坦因的部队也遇到了内部矛盾。他的集团军成份很复杂,除了德国国防军之外,还有罗马尼亚骑兵和少量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炮灰。后两者本来对打仗就是一肚子意见,打顺风仗的时候还能忍耐,一旦进入逆境,矛盾就会爆发。
比如匈牙利军官弗西特尔本少校就回忆道:“部队的士气很低落,连续的作战又让我们精疲力尽,我们中的某些人甚至丢下武器逃到了俄国人那边。对此德国老爷很生气,为了保证不在出现这种丢人现眼的事情,他们给我们派来了一名党卫军少尉和其他三十个纳粹党徒作为增援,当然这仅仅是名义上的,实际上这些纳粹就是来监督我们的。这些纳粹驻扎在我们防线的后方,大概是防止我们就地后撤而故意堵住后路吧!”
“这些纳粹很傲慢无礼,自视甚高的他们拒绝接受任何来自于我们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