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了,经过上次的教训之后,他稳重了不少。在库尔斯克方面军当政委,不说大放异彩,至少算得上是兢兢业业。反正乌博列维奇很满意他的表现,对其评价是:“雾风耶维奇同志虽然很年轻,但却没有年轻同志的浮躁,稳重可靠,所有的工作都完成得漂漂亮亮,让人挑不出一点毛病。尤其是对于他不太擅长的领域,能够及时的向其他更擅长的同志求教学习……不骄不躁颇有大将之风……”
能让乌博列维奇给予这么高的评价,足见雾风还是大有进步的。不过李晓峰不信某人经历过这一次就大彻大悟痛改前非了,至少是不完全相信。他觉得雾风耶维奇恐怕仅仅是暂时老实了一点,一旦风声过去了,不排除固态萌发的可能。所以对于这个第一顺位的接班人,李晓峰的态度是必须长期的磨砺。
所以当雾风耶维奇工作汇报完毕之后,李晓峰没有特别的表扬他,而是表示满意并激励他再接再厉。看得出,雾风的那颗小心肝因为某仙人略显平淡的表态有些颤抖了。
至于布尔加宁,卫国战争爆发之后,一直在波罗的海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工作,其实就是个打酱油的角色。别看他一度获得了苏联元帅军衔,但他压根就不是什么将才,也只能搞搞后勤和军政工作。
实际上李晓峰最不关注的就是布尔加宁了,甚至布尔加宁表现得越出色,他还越觉得麻烦。只不过,布尔加宁的表现真心是不突出。主要是波罗的海方面军实在没啥值得一提的战斗可言,战争这一年多以来都是在固守、固守、固守。
固守固然保证了东普鲁士和波罗的海这一线的安全,但确实是比较乏味的,在那个方向上的将领可以说战术水平还停留在一战的层次,就是通过密如蛛网的阵地拖延德军的前进脚步,仅此而已。
所以李晓峰不痛不痒的也表扬和勉励了布尔加宁两句之后,重点考察乌斯季诺夫的表现了。说实话,他的表现真心很不错,从1941年11月开始,乌斯季诺夫的主要工作就是两项:第一,保证坦克生产,第二保证飞机生产。
似乎很简单?不,实际上是一点儿都不简单。苏联在战争爆发时,有三个坦克生产中心,技术最雄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