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的是,靶板的厚度增加了二十毫米。可能有同志会奇怪,不是越近穿甲弹威力越大吗?怎么离远了反而还增加靶板厚度,这不是增加难度吗?
没错,图哈切夫斯基就是要增加难度,在750米的距离上,zis-2使用br-271n时穿甲威力大概能维持在150毫米(九十度)的水平上。哪怕靶板增加20毫米,对zis-2来说问题不大。
但是这对于d-5来说问题就不小了,以图哈切夫斯基的了解,d-5发射ap弹时,在750米的距离上极限穿甲厚度大概是115毫米到120毫米的水平。也就是说,d-5想要击穿靶板恐怕是要看运气的。更多的可能是无法击穿靶板。
说白了,图哈切夫斯基就是故意的,他就是要通过增加靶板厚度的方式向在场的元帅和将军展示zis-2的优越性能,而d-5将是衬托zis-2的最好绿叶。
第二轮射击很快开始了,对于zis-2和d-5来说,打完十发炮弹,这也就是分分钟的事情。图哈切夫斯基举着望远镜虽然看不清远方的靶板是个什么情况,但是他真的有些迫不及待了!他真是迫不及待的想要打脸了。
不过当两块靶板再次被抬到他面前时,图哈切夫斯基的脸色瞬间就垮下来了。原因非常简单,被d-5射击的那块上干干净净的有十个窟窿,d-5很漂亮的击穿了这块靶板,没有出现一次未穿透的现象。
“这不科学啊!”图哈切夫斯基暗自叨咕道,不过他选择了忍耐,只是瞪了李晓峰一眼,仿佛是在说:“算你运气好!”
“进行第三轮射击!”图哈切夫斯基迫不及待的下达了命令。
这一轮射击的距离就是1000米了,而且靶板的厚度再次增加了20毫米。实际上这已经是zis-2发射br-271n时的极限穿透数据了。一开始图哈切夫斯基并没有想到会进行第三轮,以至于靶板都没有运到靶场。浪费了大约半个钟头,就在一干元帅和将军们倍感无聊的时候,靶板终于运到了,然后第三轮射击开始了。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