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律十三科。
定《诗》《书》《礼》《乐》《易》《春秋》为六经,定《大学》《论语》《中庸》《孟子》为四书,设《九章算术》《周髀算经》《开民齐要》《杂经》为诸杂科。
诸般经义要论,皆从这六经四书四杂科里选取,待得昭德殿中殿试高中之后,由秦王李显于承阳殿前钦定新科状元,榜眼,探花郎,并诸般恩科进士贡生。
这是国策,更是李显早就于登基之日就定下的,好在这一次能入选得这殿试的,不是李显命那李丰之长子李傲于国子监中代为培养出来的诸多年青士子,就是那些于朝中已经处官多年的人物。这些个各地官员,一直以来,他们上任为事,皆是靠着一些有名望有财力势力之辈举荐而上位的。
他们要么就是通读了一本策赋论,要么干脆就是靠着点经验,在任上无所作为,对于这等有德无才,或者干脆是无才亦无德之辈,李显自然是想着要把他们一撸到底的。
只是可惜的是,这些官员当中,有九成以上,皆是前代武昭王李思留下来的,一时半会之间,李显还赶不走这些人。
对于这其中的蛀虫之辈,李显已经忍了他们六年,如今,在这一次开科取士之后,有能力者上位,无能力者,便是你再有德行,再有名望,李显亦是会把他给拉下马来。
一地父母官,整日只知虚枯生事,而碌碌无为,豪无建树,不为百姓做事,这等样人,要之又有何用?
所谓有才无德不得用,有德无才不重用,有才有德定重用。大概也就是这么个道理了。
当然,这一次算是有史以来最为宏大的一次开科取士,其中不光是秦国本地诸多官员,以及秦王李显自家培养的诸多士子,也包括一些以前就隐居于各地的有真才实学之辈,以及那些诸多一直以来就与李显作对的诸多士家大族中的优秀子嗣们。
大秦国,在秦之武穆王李显的带领下,如今已经是霸绝于世,成为这天下第一诸侯国,待得那三年五月之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