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业田耕种开来,一户人家,在农耕工具落后的情况下,没有三个以上的青壮劳力,是不可能将八十亩以上的田地种好的。
&esp;&esp;幸福村的原住民中,就只有孙大力等少数几家,原本是四个青壮劳动力的,才将田地全部开垦好,而且,没一两年光景,还把主劳力给累坏了。
&esp;&esp;那么,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他们大多数百姓,可能会用自己种出来的少量田地里的产出,来补足朝廷的税收。
&esp;&esp;也就是说,当初他做尚书令,制定的这一套分田政策,其实是害民的,根本没有结合百姓的实际劳动力,来合理的划分田地,一味的多,起到的,可能是反效果。
&esp;&esp;“难怪新政没有推进到的地方,人口增长如此之缓慢,百姓生活如此之穷困,原来,是朕害了他们。”
&esp;&esp;李世民一脸愧疚之色的小声嘀咕着,这些话语,却是被紧挨着他坐着的长孙皇后听到了耳中,拍了拍他的手,轻声在他耳边道,“您是一片为民之心,这不是您的错,索性并没有酿成什么大祸,而且,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您现在对于各项民生政策的改革,不是逐渐的让百姓们过的好起来了么?没有之前的因,可没有现在的果。”
&esp;&esp;听了长孙皇后这番话,李世民心里好受了一些,虽然当初他没有计算好民力,给百姓们划分了过多的田地,导致他们需要承担较重的税赋,但是,在当时那种全国性的大战乱刚刚结束的时候,全国的百姓,都迫切的想要得到一块属于自己的田地,这些田地的意义,已经不只是体现在税收上了,分更多的田地给百姓,在当时,能帮助李唐收获更多的民心,其政治意义或许更大。
&esp;&esp;“是啊!得改,明日,我就去信一封到长安,让承乾主持全国范围内的农业税收改革,只征收实际耕种的田地的税收,虽然没几年咱们就要全部免除农税了,但是,得让百姓们知道,咱们在更正自己的错误。”
&esp;&esp;“如此,承乾只怕又要有的忙了。”长孙皇后闻言一笑道。
&esp;&esp;她很满意现在李世民把政务甩给李承乾的状态,夫妇和睦,儿子能力强,是合格的接班人,可以说,她的人生,再如意也没有了。
&esp;&esp;关键是,李世民也是这么觉得的,笑道,“承乾的内政能力不俗,至少得了孙正明七分真传,有他在长安坐镇,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