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至少会空出两三千万亩的上好田地,就这么让这些田空着,着实可惜,正明,可有好的建议?”
&esp;&esp;“人力不够,种不过来,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百姓们之所以要退田,自然是因为种这些田不能给他们带来收益,却会带来劳动负担,这除了需要引进更多的劳动力补足之外,还要调整种植结构。”
&esp;&esp;在古代,人口,劳动力,就是财富的一切根源,在工业机械不发达的时代,不管什么事情,都需要人力去实实在在的完成,才能创造出成果,所以,朝堂之上,目前几乎没有谁反对将外族百姓迁到大唐本土来贡献劳动力的策略,当然,这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大唐朝廷,本身就带着一半的胡人血统,目前根本不存在太过歧视外族的情况。
&esp;&esp;而真正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让那些思想觉悟不高的外族人掌权,因为,他们对这个国家的归属感不强,汉文化,还没有深入到他们的骨髓里。
&esp;&esp;长孙无忌既然开口问了,自然是要把问题整个问明白的,再度开口道,“这个引进劳动力,老夫知道,无非是大举迁外族百姓来我大唐本土而已,可是,具体如何调整种植结构,才能让老百姓愿意种更多的田呢?”
&esp;&esp;长孙无忌也算是问到了点子上,这个时代,大唐根本无法从外国进口粮食或其它任何农作物,所以,长久的来看,还是需要让百姓们愿意种田才好,于是,他答道,“当然是要让种田变的更加轻松,变的让百姓们能够赚到收益。”
&esp;&esp;这个时期没有受到多少文化教育的百姓们,普遍智慧都不高,可他们并不傻,也会做一些比较,当自己累死累活的种一百多亩地,还没有别人轻轻松松一天做几个时辰的工,赚的钱多的时候,他们也会想着改变。
&esp;&esp;要知道,种田是看天吃饭,其实也承担了很大的风险,收成并不算稳定,一旦有别的更加好的出路,他们自然懂得趋利避害,后世的全民打工潮,就是这么出现的。
&esp;&esp;“让种田变的更加轻松?能赚到更多的钱?”长孙无忌不是很能理解孙享福的话,疑惑的道。
&esp;&esp;“打个比方,种水稻,初期就需要犁,耙,沥肥,施肥,泡种,育苗,移植,除草,除虫害,控制稻田的水位,中期还需要拉花,追肥,甚至是施药除虫,后期的打收割,打谷,屯仓等,也有很多工作需要做。尤其是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