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然也能流芳百世,朕若对此等大才太过刻薄,只怕于后世之名有损,是以,朕打算复其官爵,卿以为如何?”
&esp;&esp;“陛下若是为后世之名考虑,复其爵足以,官的话,还请陛下慎重考虑。”
&esp;&esp;虞世南说到这里,话语就生生止住了,至于李世民要往那个方向考虑,就是他自己的事情了,毕竟,孙享福之前的主要实权官职,可是农部尚书,而现在,农部尚书是韦挺在担任,并且当的也还不错。
&esp;&esp;如果,李世民不怕孙享福在百姓心里的地位,更加的根深蒂固的话,那倒是可以强行把他调回来主管农部,不过,再之后,除非他升官,否则,一旦他在这个位置上再有什么起落,都很可能引起民间百姓的一系列反应,因为,他一旦做了农部尚书,那么在农民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就会越来越高,之后再没有任何人比它更适合当农部尚书。
&esp;&esp;可谁知,李世民却道,“萧相已经向朕请辞,朕想让温卿接任尚书左仆射,让正明回朝,任尚书右仆射之职。”
&esp;&esp;“尚书右仆射?陛下,正明今年,可才刚刚二十五啊!这往后·····”虞世南有些惊道。
&esp;&esp;他的意思,可不是说孙享福不够格,或者没有才能做尚书右仆射,其实,他之前担任的安北大都督和太子少师之职,也都是从二品,只是排在尚书右仆射之后而已,只是,这么年轻做到尚书右仆射,以后,哪里还有升职的空间,以现在制定的退休年龄来算,他可是还能在朝堂上任职三十年啊!谁当三十年的宰相,都不是李世民所愿看到的。
&esp;&esp;最终,他点头道,“那便复其太子少师之职,卿以为如何?”
&esp;&esp;见到李世民转的这么快,人老成精的虞世南知道李世民对于孙享福的未来,还是存在一些顾忌,便开口道,“一切都凭陛下做主,不过,正明有种稻大任在身,此乃事关天下黎明百姓根本之事,陛下不应打断,只需要给他挂个虚衔便可,不必召其回朝任事。”
&esp;&esp;“如此,朕便着有司拟旨,在开春之时,与南下种稻诸位小王爷一起送往九垸县。
&esp;&esp;另外,辅机曾言,九垸县学有一些奇宝和一批学生要到长安做展示,不几日便到,事关教育,朕意,请诸位大臣,弘文馆学子一同观赏,虞卿到时候也来看看,朕若有疑,正可相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