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封二字王的,直接就没有封官职。
&esp;&esp;他们要和普通人一样,到学校学习,凭学习成绩和实习的时候体现出来的工作能力,自己争取职务,可以入仕做官,也可以做技术研究人员,甚至直接去经商开辟产业,皇家除了给他们提供良好的教育,和比较优质的生活保障之外,不会再赋予他们其它东西。
&esp;&esp;目前朝堂上,在能力上面能够获得朝臣们认可的王爷,只有两个,一个是岭南道大总管魏王李泰,一个是山南道大总管吴王李恪。
&esp;&esp;他们现在都是在长安遥领职务,而且,还挂着政事堂平章事的职称,参与国家政治机要的决策。
&esp;&esp;其余一些在山南道读书种稻,然后成年就藩的王爷,如最早的李元景,李元昌之流,都有一些调动,混的最好的,也不过是上州刺史。
&esp;&esp;所以,孙享福来到东宫的时候,迎接他的,是李承乾,李泰,李恪三兄弟。
&esp;&esp;见礼之后,孙享福没有多跟他们三人客套,直接去了李承乾的书房就坐谈事情,首先就是李承乾说了凌烟阁的建造规模,以及他最终请示过李世民之后,拟定的名单。
&esp;&esp;这些事情对于现在的大唐来说,基本没有多大难度,由见过这些人的阎立德,阎立本兄弟,先以比较立体的形象,将各位去世的大臣壮年时期,最英武的画像画出来,再让雕刻匠,依照比例雕刻,最后上漆上色就算完成了。
&esp;&esp;至于平生事迹,和功劳之类的,会有这些大臣的后人和朝廷吏部,礼部,按照以往的考功簿,来最终拟定,找褚遂良这样的大家行文雕碑,当然,少许的艺术加工,和皇帝的夸奖之言,也是有的。
&esp;&esp;很快,话题就转到到了政事上,李承乾道,“父皇打算明年,将整个南亚地区并入大唐,同时开始找波斯算总账,他们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抵押给我们大唐的了,必须要作出最终决定。
&esp;&esp;不过,如此一来的话,咱们大唐,就将面临三千多万比较贫苦的新增人口,以及将近两亿贯的坏账,同时,也会正面对上大食和拜占庭帝国。
&esp;&esp;老师从海外走的一趟之后,对于各方面情况比较了解,可有教我?”
&esp;&esp;五年的时间,夹杂在中亚到西亚地区的小王国,基本被大唐收编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