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好久没有在长安城逛街了,十几年时间,足以让在街面上的人换一茬,其实不止是人,包括街道的店铺,和各坊各里的房屋,也都大变了模样。
&esp;&esp;自从布政坊那边修起了高层建筑楼盘之后,各坊的楼盘,就开始如同雨后春笋一般的修建起来,五到七层的都有,高一些的,甚至站在李世民的御书房,都只能勉强看到它的楼顶,要知道,大明宫可是建筑在龙首原上的,地基就有十几米高。
&esp;&esp;百姓们愿意住这种楼房,朝廷也基本不会限制,反正这样集中式的民居,比原本那种坊巷乱搭乱建的木屋更好管理,换成钢筋水泥的房屋之后,长安城的火灾几率降低了不知道多少倍,在没有那么多可燃装饰材料的时代,它在安全,保暖,干净,舒适方面,全面超越木屋。
&esp;&esp;在长安的街头随便走一程,至少能看到十几个不同民族,或者种族的百姓,可别以为他们是外来客,他们可是持有长安户籍的本地人,其中有很多是西域诸国迁过来的富人勋贵,更多的,则是大唐四边少数民族,到这边来务工,然之后定居,把户籍迁过来的。
&esp;&esp;包括皇宫的宫女,都有好多是原新罗,高句丽,倭州,或者龟兹,高昌,于阗过来的少数民族人种,也只有她们,更加愿意去做这种最容易拿到长安城户籍的工作。
&esp;&esp;据说现在光是长安城内,就有超过十几万户少数民族家庭,比历史上的开元时期,还要多两倍,而持有长安城户籍的常住人口,也超过了两百万,这还不算没有拿到户籍的外地客商,务工人员等。
&esp;&esp;也亏得城内要建这么多高层建筑,八十几平方公里的地方,要住下两百多万人,不起楼房肯定是不行的,不过,很快,就不用那么挤了。
&esp;&esp;因为,长安城外郊区的民居和人口太密集了,已经不弱于一些城池的人口密度,所以,李世民和李承乾都觉得,需要扩建,而且,现在已经开始动工了。
&esp;&esp;整个修建完成之后,南下北上的人,就不需要出城到渭水码头,或者灞桥送行了,因为,新的城墙,向北的方向,直接修到了渭水沿岸,向东的方向,则修到了灞水沿岸,向南的方向,更是直抵秦岭,向西的方向,则差点将咸阳包括在其中。
&esp;&esp;在北面和东面的混凝土新城墙上,直接就能看到渭水和灞水,灞水和渭水的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