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sp;&esp;未来,它还要经历像现在量产了的中小型客船一样的反复改良试验的过程,才能真正的下水航行,用五到十年能够完成,都算是快的了。
&esp;&esp;而五到十年后,说不定大唐的新一代汽轮式发动机,就能问世了,早前,孙享福就说了一些关于它的原理,现在,已经开始在研究阶段,模型机就快造好了。
&esp;&esp;其实,搞懂了蒸汽机的人,自己一般也会想到一些改进模式,后世从蒸汽机开始改良用于工业,到它的出现,普及,不过是几十年而已,而接触到了科学,并且形成全民学习研究风潮的大唐人,未必就比后世的人傻。
&esp;&esp;杨顺水已经快六十了,虽然,他每天都会来船厂上班,但实际上,已经管不了什么事了。
&esp;&esp;现在的船厂,已经不光是设计上面的讲究了,船底板金属用料,龙骨的承压强度,蒸汽机甚至电路的应用,船壳曲弯力承压测算等等等知识,都不是以往他这样一个设计建造木船的老师傅,能够看的懂的了。
&esp;&esp;他就是来看着船厂里的小伙子们干活的,只要能看到他们这些后辈将一艘艘新式船造好下水,他就会很高兴。
&esp;&esp;所以,闲的没事干的老杨头,第一时间发现了孙享福等一行人。
&esp;&esp;李承乾这几年没少往船厂跑,杨顺水已经见怪不怪了,孙享福,则是有差不多十年没来船厂了,杨顺水看到他的时候,都不顾自己缺掉的几颗门牙笑起来会难看,喜滋滋的就迎了上来。
&esp;&esp;“来到船厂,第一时间能看到您老,真是开心。”
&esp;&esp;两人没有按照社会上的风气,行什么见面礼,而是直接将手握到了一块,使劲的摇晃,真正交情深厚的人,是不需要客套的。
&esp;&esp;“我,我看到您来也高兴,您都有十多年没来了吧!”
&esp;&esp;孙享福笑了笑道,“我不来,是因为你们这边做的好,不需要我来,咱们大唐还有好多地方的百姓种不好田,需要我去教他们,所以啊!这些年我也没闲着。”
&esp;&esp;“你做的都是利国利民的大事,这个老汉我还是知道的,就是老汉我现在没什么用了,帮不到你什么忙了。”
&esp;&esp;说到这里,杨顺水多少有些失落,孙享福则是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