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的眉头一挑,顿时想到了孙得寿和武媚娘。
&esp;&esp;他们现在,一个担任着农部尚书,把精力都放在了全国的农业规划,以及农业技术教学上。
&esp;&esp;一个则是在内宫中做了内侍监的官职,热衷于皇家产业的管理经营,估计她在孙享福身上学农学知识,也只是学经商生发的时候,顺带手学的一些,进了宫之后,她可没什么功夫去种田了。
&esp;&esp;只有孙小妹,手不释卷的在搞农业技术研究,现在,他吴王府,可是连三百二十倍的放大镜都装上了,而且,还打算修建更先进,专门看微小事物的显微镜。
&esp;&esp;最终,李恪下了决定,收起书桌上的书稿道,“那好吧!我就进宫一趟。”
&esp;&esp;两日后,当孙享福坐上蒸汽轮船,往半岛的汉城而去的时候,吴王府接到了李世民的圣旨,册封吴王次子李迅为丰王,顿时,让李恪和孙小妹都惊讶的不得了。
&esp;&esp;按照规格,亲王的儿子,应该是郡王,嫡长子倒是可以先封世子,等亲王死后,继承王爵。
&esp;&esp;可现在,李世民直接给他的次子封了一个字的亲王王爵,这意思是对献书稿的嘉奖?
&esp;&esp;这有点太不按套路出牌啊!
&esp;&esp;要知道,按照以往的规矩,只有皇帝的儿子,才有资格封一字亲王的。
&esp;&esp;倒是之后赶过来向他们道喜的虞秀儿,劝他们放宽了心,反正现在王爵实际上代表的,也不过是享受皇家供给的俸禄的高低而已,倒是吴王妃孙小妹生下来的两个儿子,将来都是亲王爵位的话,她的地位,可就水涨船高了,对她来说,这也是为孙家露脸的一件喜事。
&esp;&esp;虽然此时因为李渊刚刚去世不久,不能搞什么摆宴庆贺之类的活动,但是一家人过来说两句道喜的话还是要的。
&esp;&esp;当然,事情还是聊到了孙享福的那本手稿上,虞秀儿想给这本装订成册的手稿起一个拉风的名字。
&esp;&esp;然而,这事,她又不想惊动孙享福。
&esp;&esp;因为,她知道,孙享福一直把什么封圣之类的事情,当成玩笑来看的,而且,在李世民的圣旨没有下来之前,还不能公开。
&esp;&esp;所以,只能她们这些知情人,自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