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老板看来确实是有钱,竟然在他儿子的婚宴上用这宝坛老窖,真有面。”
“是啊,这半个月我看电视、报纸上全是宝坛老窖的广告,知名度都赶上茅台、五粮液了。”
“是啊,虽然价格比不上茅台、五粮液,但名气是不会差太多了,用这酒当喜酒,确实有面。”
晚上,东部某县一建设银行信贷科涂科长家里,一姓罗的商户小老板拎着印有“宝坛老窖”Logo的手提袋进来,袋子上拿明晃晃的“全国统一零售价98元”比说什么奉承话都管用。
涂科长收了酒,给罗老板泡了杯茶,两人闲聊了一会儿后提到正事儿,涂科长承诺,罗老板贷款的事情他会帮忙,到时候下款一定没问题。
随着铺天盖地的广告轰炸,宝坛老窖在喀斯特省变得人尽皆知,知名度和茅台、五粮液、剑南春等传统名酒相比也丝毫不差。
甭管求人办事、走亲访友,还是感谢领导、维系客户,提上两瓶宝坛老窖,准没错。
这酒广告打得响,全省老百姓都认,送出去有面子,收礼的也开心,喝过的人都说好。
即使有极少部分记得原来宝坛县国营酒厂义泉酒丑闻事件的人,也掀不起什么波浪。
良性循环之下,宝坛老窖的销量全面飘红,许多零售终端第一次进货比较少,很快就卖完了。
即使第二次进货他们学乖了,进得比较多,也还是卖不了多久,库存就又要被清空了。
比如鬼方市的老刘烟酒店,他第一次进的货几天就卖完,第二批货虽然进得更多,但知道他这有宝坛老窖卖的人更多,每天都有人来买这酒,而且不是一个两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