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平生最大的决定:回到中国去。他甚至连家都没回,义无反顾地去了中国,说做就做,这倒符合他果断的性格。
不知道这算是陈友仁人生的必然选择,还是一种宿命的安排?这一去,就改变了他的一生,他的职业从律师变成了报纸编辑、革命者、外交家,他刚到中国没多久,就开始办报纸,他的许多言论也给高层所重视,唐绍仪内阁将他聘用为外交部的官员。
刚开始,英国方面的协同人员还在试图拉拢他,拉拢这个很英国化的华侨,但是,他们发现错了,这个说英语说的比自己母语还好的家伙,是那么的强硬与执着。
无论是在哪里,中国人的家国观念始终如影随形,挥之不去,无处不在无处在,是融化在血液里的东西。尽管在此之前从来没有回过中国,但陈友仁似乎从来没有把自己与中国分割开来。这么强烈的感觉,多少与他父亲有关。他的父亲曾经参加过太平天国运动,辗转流落到特立尼达岛之后,仍然忘却不了旧国旧事,一直对儿子说起从前,这种言行对儿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终于一有机会,陈友仁回归到了中国,并且坚定的认定,他就是个中国人,要为中国人争国格。
这一次,国家给了他这么大的一个机会,让他能够为国人争国格,他更加的精神抖擞,战意激昂。
他无视了英法等国外交官员的软硬兼施,虚言恫吓,强硬的提出了停战条件,那就是:
一,中国废除与俄国签署的历次不平等条约,取消俄国在华的所有特权,取消俄租界。
二,中国取消所有欠俄国的债务,并且没收所有俄国在华资产。
三,俄国向中国赔偿四万万卢布,作为中国的军费补偿。
四,俄国交还侵占中国的在历次不平等条约中各占的土地,需要归还的土地如下:1.一六八九年九月七日(康熙二十七年),兴安岭及额尔古那河以西约二十五万平方公里国土,于尼布楚条约签订后丧失。
2.一七二七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