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锡良亲自向众人诉说起清朝统治时期,对于蒙古的残酷统治,蒙古人民想要独立,不是没有原因的。
说起往事的时候,许多王公头人,都是伏地肃穆,表示恭敬。
这点连袁世凯等人都清楚,清朝统治者在厚养蒙古头领人物的同时,对蒙古防范甚严,作了种种限制规定。蒙古共被分为了200多个盟和旗,始终被束缚在各自的地域,不相统属,不能统一在一起,这样就不会对满清的统治构成威胁。
这些王公头人们是有了特权,清政府可以凭借掌控他们来掌控蒙古民族,所以,蒙古族内部的矛盾也是相当尖锐的,这些王公贵族眼下要给取消特权,自然是惶恐无比。
锡良身为满清一代名臣,良臣,却对自己民族的命运毫无办法,两百多年下来形成的固有旧制,让他也无能为力。
他心忧蒙古民族命运,心忧中华民族命运,要不是李安生让他看到了希望,他早就抑郁而终。
“自满清立国起,便禁止蒙古人学习和接触汉文化。蒙古人只准以满州蒙古字义命名,不准取用汉人字义,而且还规定,蒙古王公台吉等不准请内地书吏教读,或充书吏,其公文量词也不得擅用汉文。满清通过这些严格的法律来隔离蒙古与内地汉族地区的交往,严格的游牧界限强化了草原民族的生态封闭性,而这一点恰恰与游牧社会的生产力要求不相符合,从而使蒙古人民无法获得汉族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始终处于游牧的地位,三百年不能进一步的发展。”
锡良鼓起掌来,李安生的这番话深得他的心意,一个人口众多而又十分强悍的蒙古族,曾经一度征服过欧亚许多国家,建立过一个近百年之久的蒙古大元王朝,在经过满清三百年的统治后,人口由清初一千多万下降到如今的一百多万,
整个民族被制服成了一个一蹶不振,不相统属,人口下降,贫穷落后的弱小民族。
这是为什么?
锡良过去一直在逃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