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觉我好像…退步了?以前那些球,现在打起来没那么顺手了…”
林海心中咯噔一下。周子轩自己也感觉到了。这不是好兆头。破除心魔、激发血性是必要的,但矫枉过正,走向另一个极端,同样致命。
“不是你退步了,是你跑偏了。”林海语气严肃,但不再像之前那样吼,“凶,不是莽。顶尖高手,是收放自如的刀,不是只会砍劈的斧头。接下来的训练,重点给我找回落点控制和旋转变化!搏杀要搏,但每一板搏杀,都得给我带上脑子!给我算准了!练不好,今晚加练到球拍冒烟!”
德国慕尼黑:光滑石壁的回音
慕尼黑的训练馆,气氛比室外的寒冬更加凝固。芬恩·施密特依旧在进行着精确到毫厘的训练。每一个动作,每一次击球,都完美地落在“正确”的区间内。数据报告上,他的技术指标依旧亮眼,稳定得令人发指。
但观察窗后的林峰,冰封的脸上却看不到丝毫轻松,只有化不开的凝重。
克鲁格教练的耐心早已耗尽,他不再掩饰对林峰方法的质疑,甚至在训练会议上公开提出要“重新评估芬恩的训练方案”。施耐德的信任虽然依旧坚定,但林峰能从他紧锁的眉头和烟斗里愈发浓郁的烟雾中,感受到沉重的压力。
林峰尝试了更多方法:
引入“错误”样本:
他播放一些顶级选手在关键时刻打出“非理性”搏杀球并成功的录像,试图向芬恩展示“正确”之外的胜利途径。芬恩看完后,平静地分析:“报告教练,该选手此球风险系数极高,成功率不足30%。若选择更稳妥的控球过渡至对手反手位,胜率可提升至65%以上。”
理性分析,完美无缺,却完全屏蔽了录像中蕴含的勇气、本能和突破精神。
强制“自由发挥”:
他在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