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比陈守信他们预计的还要大,一直下到了后半夜才停歇。
这次的亲民活动搞得很不错,一片其乐融融。就是因为效果很不错,然后陈守信他们第二天启程之后,拐了一个小弯儿。
昨天跟这些人聊天的时候,也是瞎扯淡。然后他就记住了一个人的名字,距离这里八十多里远的一个叫做端阳县的县令,姓刘名一舟。
一个县令,之所以会引起陈守信的关注,着实很不容易。据说这个刘一舟,本来有机会升迁的,可是他却拒绝了。就是要留在端阳县,为端阳县的百姓们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这个刘一舟,看来名气也是不小的,就连这些行脚的客商们,或多或少也都听过一些他的事迹。
比如说,遇到了水害的时候,带领着全县百姓奋战在河堤之上。正是因为刘一舟指挥得当,河堤溃破了几次,也都被他们给堵住了。
比如说,前几年这里也闹过一次旱灾,减产很严重。人家却是不等不靠,主动想办法。采集了一些能够果腹的药材,帮着大家扛过了难关,没有一个人饿死。
而最为人们所称颂的,便是这个刘一舟,在端阳县做了十多年的县令,家里却是一贫如洗,官服好像都穿了好久,上边都是打着补丁的。
听到了这样的事儿,陈守信就好象嗅到了臭肉的味道,那是必须要扑上去看看到底臭没臭。
这样的官员,在大周朝可以有,甚至在历史上也有很多。但是,重点来了,这样的官员,适合带领当地百姓们致富么?
陈守信在心里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然后连夜就让韩谷派人出去摸底。八十里的路程,也被他们给走了三天。
刚刚走进端阳县的地界,陈守信就皱起了眉头。因为他发现,距离主路仅仅八十里的端阳县,这边的道路有些崎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