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消化这个事实:在没有社交媒体的时代,这个年轻人却创造了堪比贝克汉姆的媒体风暴。
“要不.我们私下联系他经纪人?”有人小声提议。
ceo立刻瞪过去:“你当耐克法务部是吃素的?他们那份合同违约金写得明明白白。”
所有人都不说话了,只能眼巴巴看着屏幕上罗伊穿着耐克球鞋在草坪上与奖项合影的照片。
那抹刺眼的钩子标志,此刻就像在嘲笑他们的犹豫不决。
就连一些平时不太关注足球的民众也开始讨论罗伊。
巴黎的咖啡馆里,出租车司机们争论着他和亨利的比较;马德里的酒吧里,球迷们惋惜皇马放走了这块瑰宝;都灵的街头,年轻人们模仿着他标志性的庆祝动作。
罗伊的爆红与金童奖的成功形成完美互惠,这场双赢局面的背后有几个关键因素:首先,罗伊在摩纳哥的惊艳表现远超同龄球员,特别是欧冠赛场的高光时刻让评选结果极具说服力。
其次,《都灵体育报》精准把握了足球媒体渴望新偶像的心理,通过精心策划的颁奖仪式和全球媒体联动,将这个新生奖项打造成了现象级事件。
再者,罗伊极具话题性的个人特质——从皇马弃将到摩纳哥核心的逆袭故事、与范德法特的“新锐对决”、以及德尚弟子的身份都持续制造着新闻爆点。
最后,2004年初正值足坛新旧交替之际,球迷和媒体都在寻找“后齐达内时代”的新偶像,罗伊的出现恰好填补了这个真空。
在足球史上,金童奖真正成为全球焦点是在2005年梅西获奖时。
但罗伊创造了一个更惊人的现象。
他在18岁时就展现出远超同龄梅西的统治力,提前一年多引爆了足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