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在马云看来,形势比人强,变化总比计划快。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不仅要把今天的事做好,还要有危机意识,准备好明天要做的事。面对互联网的冬天,阿里巴巴只有做好过冬的准备,在严冬中“深挖洞、广积粮”,酝酿整个集团下一个十年发展计划,并帮助中小企业一起度过漫长的冬天,才是长久的发展之道。
马云认为,作为企业领导者,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要洞察未来的市场是什么,ceo最困难的是要把灾难扼制在摇篮之中。
尤其是电子商务公司,要想稳步发展、获得成功,必须能够防微杜渐,站在整个大行业、大市场的全局高度上,在危机来临前或者危机刚刚萌发时,及时调整策略,及时遏制危机的蔓延,才能持续地生存下去。
对于有些企业来说,最大的问题不是做不好今天该做的事,而是缺乏危机意识,无法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做好充分的准备。尤其是那些处在高速成长期的企业,只看到自身的快速强大,而忽略了在瞬息万变的商海洪流中可能面临的危机:金融危机、产品安全危机、品牌信任危机、人事动荡危机……
危机无处不在,如果不懂得以危机作为自己成长和进步的动力,企业将难逃失败的宿命。几乎所有成功的企业,要想持续发展,都必须注重未来可能出现的危机。
比如,海尔集团以“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为生存理念;小天鹅公司实行“末日管理”战略,坚守“企业最好的时候,也就是最危险的时候”的理念;还有已经成为“全球最好的中文搜索引擎”的百度,其创始人李彦宏却始终在公司上下传达“百度离灭亡只有30天”的警示……这些强大的企业无时不保持着居安思危的警惕性,注重防患于未然,才使企业始终保持着蓬勃向上的发展势头。
2000年新世纪伊始,在“网络股”泡沫破灭的寒流还未侵袭中国,国内通信业的增长速度仍保持在20%以上的时候,华为年销售额达220亿元、利润以29亿元人民币位居全国电子百强首位,而正是这个时候,任正非却大谈危机,认为“华为的危机以及萎缩、破产一定会到来”。他的那篇题为《华为的冬天》的文章后来在业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