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也是因为他对他手下的将领们多多少少都有点了解的。不过他这么过度防备武将的下场就是导致整个宋朝防备武将之风盛行,就算有良将最后也白白的被磋磨了。”
\n
下方的窃窃私语声又响了起来。
\n
“听着蛮像是官家的作风。”
\n
“我觉得官家真是想太多了,跟他干得好好的,谁会难道想不开去造反啊?”
\n
“官家想要兵权就直说呗,我现在就能给他。还用得着兜那么大一个圈子,大家都是一起打天下的兄弟,官家怎么连这点信任都没有。”
\n
“你小声点,等会都让官家听见了。”
\n
赵匡胤:......
\n
谢谢你啊,朕已经全都听完了。
\n
“处理完武将,就得处理集权的事了。其实赵匡胤还蛮吸取前朝的经验教训的,他虽然抑制武将,但他也不是完全重用文臣,为了担心文臣手上权力太大,他也做了很多准备。”
\n
“还有一点我必须要强调一下,虽然宋朝不太给武将实权,但是养军队都是实打实的在养。军费的支出能占到财政的七八成,这也是后来有人说给辽金岁供比养军队划算,因为一年就算给出去那么多岁供,也没军费花的多。”
\n
第109章 有课。。
\n
“话说回来,赵匡胤是怎么集权的。在这一点上,他给了文臣和武将同样的待遇,他不但频繁调动武将,还频繁调动文臣。用来取代藩镇的知州三年一换,主打的就是一个不管你当的好还是不好,到底有多好,任期一满你就给我走人,不给你一点发展自己势力的机会。”
\n
“至于这么干的弊端呢,肯定也是有,但是相比于唐末藩镇割据那架势,这样确实能让人安心不少。限制完普通文臣,还得限制文臣头头,宰相。毕竟宰相这种东西,权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