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后,罗氏坞堡东侧的一片空地上,三间崭新的青砖大屋拔地而起。
这里没有雕梁画栋,只有宽敞明亮的窗户和一排排朴素的木制桌椅。大屋正门上方,悬挂着一块巨大的牌匾,上面是罗辰亲笔题写的八个大字,笔力遒劲,入木三分——“民生为本,格物致知”。
这便是罗氏学堂。
清晨的阳光洒进教室,照亮了孩子们一张张好奇而专注的脸庞。
这里坐着近百名十岁到十五岁不等的少年,他们的身份五花八门:
有罗氏本家的子弟,有普通农户的孩子,有收拢流民的后代,甚至还有几个是当初黄巾降卒的儿子。
此刻,他们穿着统一的灰色布衣,紧张地挺直了腰板。在过去,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命运早已注定,或继承父辈的田产,或一辈子在泥地里刨食。
而现在,他们却坐在这里,学习着传说中只有贵人才能接触的知识。
教书的先生,是罗辰从投奔而来的流民中,重金聘请的一位落魄老秀才。老秀才一开始对罗辰的教学大纲嗤之以鼻,认为教一群“野孩子”算术和简易文字,简直是有辱斯文。
但在亲眼看到筒车如何变荒地为良田,又在拿到罗辰开出的,足以让他一家老小吃穿不愁的丰厚薪俸后,他最终还是捏着鼻子认了。
不过,今天来上第一课的,是罗辰自己。
他没有讲什么大道理,而是直接让人抬进来一个沙盘,上面是罗氏坞堡周边的地形模型。
“你们看,”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