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
敢不敢当面撕?
不能戏说秦始皇,这事其实是有过先例的。
96年有一部电影,叫《秦颂》。
上映四天,然后被毙了。
注意,是上映后才被毙的,和《色戒》一模一样。
业内管这种叫追毙,属于很倒霉的那种。
这种情况一般都是有大领导发话了。
大概是因为这个,中国影史上关于秦始皇的电影不多。
敢拍的都是大导演:
《荆轲刺秦王》是陈诗人;
《英雄》是老谋子;
即便这样,依旧避免不了争议。
《英雄》被公知们揪着骂,说给暴君洗地。
秦始皇在民间的形象一直都是‘暴君’,主要的的依据是史记。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虽肯定其“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的功绩,但也详细记载了“焚书坑儒”“赋敛愈重,戍徭无已”等暴行,奠定了史书对秦始皇“功过参半、过大于功”的基本评价框架。
自此之后,秦始皇被主流舆论定性为“暴君”,这一形象一直延续了数百年。
大家说起秦始皇,基本都能说两句。
焚书坑儒,修骊山,修郑国渠,修阿房宫,还有就是著名的迟到,全家皆斩……
历朝历代,骂秦始皇是暴君的人都不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