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飞机系啊!”
“哦,那你们学了空气动力学了吧?”
“那是当然,大一专业课就学了!”
“你们用的教材……哪个版的?或者说,哪个老师编写的?”
你问这干啥?两个大四学生都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刘志中,1966年出版。”沙教授开口。
“哦,这样的话,在这本书的第八章和第九章,分别介绍了亚音速流和超音速流机翼的气动特性,包括翼型,你们当时上学要是认真听的话,就该知道当年老毛子为啥选择了三角翼啊!”
两个大四学生睁大了眼睛。
“在课本的第……232页,就介绍了各种翼型的优缺点,在第235页,介绍了薄翼型超音速气动特性的一级近似理论,这个理论中,我们近似将激波看成马赫波,膨胀波也近似取为马赫波,并且认为所有马赫波互相平行,然后我们从第七章的公式7-44,可以得到机翼上的任意一点的压强系数,然后……”
沙教授点头,这个小伙子,说得完全没错!
“好,上面就是理论公式,现在,我们再来联系实际,二战之后,超音速机型普遍采用后掠翼,马赫数越高,机翼的后掠角就越大,但是有一个极限,超过后容易翼尖失速和机翼变形,从而坠毁……为了克服后掠翼带来的问题,设计师们开始找各种方法。”
两个大四学生再也没有了刚刚的鄙视,都认真听了起来。
“一种就是F104,小展弦比,高翼载荷,这种结果就是损失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